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: 北京南郊肿瘤医院 > 健康宣教 >
健康宣教
健康宣教

节气科普丨立秋小知识,这些你都知道吗?

发表日期:2024-08-07   阅读量:

三伏熏蒸四大愁,暑中方信此生浮
岁华过半休惆怅,且对西风贺立秋

立秋

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三个节气

也是秋季的起始

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

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

“立”,是开始之意

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

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

立秋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

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

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

图片

立秋的物候特征三候

一候凉风至:
是指“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,温变而凉气始肃也”。也就是说,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,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。
 
二候白露降:
是指“大雨之后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”。通俗点儿说,就是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。
 
三候寒蝉鸣:
是指“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”。寒蝉开始鸣叫,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,寒蝉之于秋天,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,都是一种信号。
 
立秋三防
 
01
防暑

立秋时节,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大,白天仍然炎热;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,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。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应当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尽量要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“热伤风”。

 
02
防燥

燥乃六淫之邪,为秋季主气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常见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大便干结、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,医学上称之为“秋燥综合征”。应多喝温热水,多吃滋阴润喉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黑木耳、梨等。另外,秋天容易上火,建议少吃辛辣食物。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、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。

 
03
防感冒
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。应注意防止夜间着凉。初秋也是疾病的高发期,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,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情绪不稳定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。初秋之际,要注意不要贪凉,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、头重等,注重饮食卫生,情绪稳定。

图片

 

这是美丽的季节

也是收获的季节

我们曾播种的希望

都将在这个季节看到回报

愿你在舒朗的秋风中

品味禾黍盈满的喜悦

收获前行的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