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诊治科普:如何进行胃癌筛查
临床工作中,会遇到患者家属咨询这样一些问题:“我母亲得了胃癌,这个病遗传吗?我需不需要做胃镜筛查?”,“我有时候会有胃不舒服,需要做个胃镜看一下吗?”,“胃癌筛查是不是只能做胃镜,有没有其他办法?”。本期科普将会解读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》,为你解答上述疑问。
一、胃癌的筛查对象
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≥40岁,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,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:
1、胃癌高发地区人群;
2、Hp感染者;
3、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;
4、胃癌患者一级亲属;
5、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(如摄入高盐、腌制饮食、吸烟、重度饮酒等)。
二、胃癌的筛查方法
1.血清学筛查
(1)血清胃蛋白酶原(pepsinogen,PG)检测:
•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。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活性特征,PG可分为PG I和PG II两种亚型。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,可被称为“血清学活检”。当胃粘膜发生萎缩时,血清PG I和(或)PGR(PG I与PG II比值)水平降低。
•有研究认为,将“PGⅠ≤70 μg/L且PGR≤3”(不同检测产品的参考值范围不同)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,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。
(2)血清胃泌素17(gastrin-17,G-17)检测:
•G-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,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、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与分化,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用生物活性胃泌素总量的90%以上。
•G-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,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,血清G-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G细胞数量,G-17本身在胃癌的发生、发展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。当血清G-17水平升高,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。血清G-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。
(3)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检测:
•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(占胃癌绝大多数)发生的必要条件,但不是唯一条件。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。因此,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,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。目前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有血清Hp抗体检测和尿素呼吸试验(UBT)。
•血清学检测Hp可与PG、G-17检测同时进行,避免了留取粪便(Hp粪便抗原检测)、胃粘膜活检等Hp检测方法带来的依从性下降,因而更适用于胃癌筛查。对于部分Hp抗体阳性者又不能确定是否有Hp现症感染时,UBT是有效的补充检测方法,适用于有条件的地区开展。
(4)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:
•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,由肿瘤细胞合成、释放或宿主细胞对肿瘤反应所产生,存在于细胞、组织或体液中的一类物质。
•目前常用的有癌胚抗原(CEA)、CA19-9、CA72-4、CA125、CA242等。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%~30%,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%,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价值有限,因此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。
2、内镜筛查
(1)电子胃镜筛查:
•胃镜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,还可以获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,是目前胃癌诊断的主要方法。胃镜筛查胃癌的敏感性为60%~84%,与X线-气钡双重造影相比,胃镜具有更高的胃癌检出率和发现早癌的能力。
•普通内镜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,对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,早期胃癌的发现更依赖于检查者的内镜操作经验、电子或化学染色和放大内镜设备。因此,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,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。上消化道钡餐筛查因其阳性率低,且X线具有放射线而不推荐用于胃癌筛查。
(2)磁控胶囊胃镜筛查:
•磁控胶囊胃镜(MCE),是将胶囊内镜(CE)技术和磁控技术成功结合的新一代主动式胶囊内镜,具有全程无痛苦、便捷、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。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。
(3)高清内镜精查:
•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检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,灵活运用色素内镜、电子染色内镜、放大内镜、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,以强化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,不但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,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、范围、组织病理学等信息。
•同时,充分的检查前准备(包括口服粘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等、祛泡剂如西甲硅油等、局麻或镇静)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基础。
三、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
新的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包含5个变量,总分0~23分,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:
1、胃癌高危人群(17~23分),胃癌发生风险极高;
2、胃癌中危人群(12~16分),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;
3、胃癌低危人群(0~11分),胃癌发生风险一般。
四、早期胃癌筛查的步骤
1、首先确定自己是否目标人群,若属于,则进行第2步;
2、进行血清PG和G-17检测、确定是否存在Hp感染(抗体检测、尿素呼吸试验),将检测结果套入胃癌筛查评分系统,计算分值;
3、根据不同的分值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组风险人群(高、中、低危);
4、根据不同的组别,确定进行胃镜检查的频率;
5、如果胃镜检查有阳性发现,根据胃镜检查结果,在胃肠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。
总的来说,胃癌筛查是胃癌诊治的重要一环,对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、改善整体胃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。当患者或患者家属有相关疑问时,应在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筛查,切不可盲目进行多位点的基因检测或者PET-CT检查,以免造成经济和医疗资源的浪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