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: 北京南郊肿瘤医院 > 健康宣教 >
健康宣教
健康宣教

肠癌术前放疗有什么意义,所有患者都需要放疗吗?

发表日期:2024-06-20   阅读量:
 

 

 

 

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(指分期为 T3-4 或者伴有淋巴结转移)患者,尤其是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cT3c/d,【EMVI(+):壁外血管侵犯】和/或【MRF(+):直肠系膜筋膜】,单一手术并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。一部分患者由于肿瘤负荷太大,直接手术无法将肿瘤切除干净,需要先行放疗来缩小肿瘤体积,提高手术的根治切除率以及保肛率。而即便是术前影像学评估可以达到根治切除的患者,做了术前放疗的仍比未做放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。

因此术前放疗+手术

是目前局部晚期直肠癌标准的治疗模式

尽管有相当大比例的直肠癌患者需要行放射治疗,由于放射治疗特殊的技术复杂性,患者对其了解甚少,治疗前、治疗中都不可避免的有不安,甚至恐惧的心理。其实直肠癌放疗的毒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,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是没有任何感觉的,只是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后期会出现一些治疗反应,通过自身的配合及医生给予的对症处理,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平稳度过治疗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Chapter. 01

放疗期间可能出现怎样的治疗反应呢?

又该如何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呢?

 


 

1、放疗前均需要憋尿充盈膀胱,以便将大部分膀胱推至照射野外,减少膀胱的照射。

患者在定位前及每次治疗前均需在排空膀胱后,饮用定量的水、憋定量的时间,以尽量保证每次治疗时膀胱充盈度的一致性,增加治疗精度。

2、放疗通常每周5次,周一至周五每天1 次。

在单次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,在疗程中后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放疗反应。便次增多及肛门坠痛感是直肠癌放疗期间最常见,也是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反应,与肿瘤受照后出现水肿相关。部分患者遇到便次过多可引起失水,应多摄入流质食物补充水及电解质。如果腹泻严重,医生会给予定期查电解质水平并给予及时纠正。患者要每周找医生检查1-2次,观察治疗反应,在必要时及时给予处理。

3、肛周皮肤反应是另外一个常见的放疗反应,尤其是肿瘤位于距肛门较近位置的患者。

起初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,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的破溃。患者应着宽大、柔软的棉质内裤,并保持清洁。有条件的患者尽量在便后采用温水清洗的方式清洗肛门,少用或不用粗糙的纸巾擦拭。不可自行搔抓、涂抹药膏、使用刺激性的洗剂、热敷/冷敷等。皮肤反应的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外用药物,一定要遵医嘱使用,不然可能反而出现加重皮肤反应的后果。皮肤反应在放疗结束后可逐渐恢复。

4、对膀胱炎的处理:目前已有的放疗技术可很好的保护膀胱,出现膀胱炎的患者比例很低。

患者除遵医嘱做好每次治疗前的憋尿外,如果出现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状,需找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,可多饮水促进尿液排泄

5、营养干预:饮食方面无明确“忌口”,很多患者误以为摄入充足的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而不敢进食。

实际上营养均衡充足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,反而可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自身抗肿瘤的能力,另外充足的营养和体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渡过治疗期。

6、全身反应:射线在杀灭肿瘤组织的同时会产生一些“毒素”,这些“毒素”的生成可能引起患者乏力、食欲下降、胃肠道不适等症状,属于常见反应,放疗结束后可逐渐缓解。

放疗可引起轻微的骨髓功能抑制,治疗期间需每周复查血常规,如有异常及时处理。

7、其它: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医生沟通所有用药,警惕不明药物引起不必要的肝肾功能等损伤。

另外,放疗的疗效与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剂量有关,过久的拖延治疗可能影响疗效,故不可随意自行中断放疗。如治疗反应确实较重,要及时与医生沟通,调整治疗方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Chapter. 02

所有肠癌患者都需要放疗吗?

 


 

 
 

 

当然不是!

对于存在肠穿孔、恶病质、广泛转移的患者不宜行放疗,具体情况也需要跟放疗医生商量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