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
发表日期:2020-09-01 阅读量:次
幽门螺杆菌(Hp)定植于人胃上皮黏膜内,可在高酸环境下生长,它不断中和黏液层、破坏黏膜上皮,导致黏膜细胞损伤、增殖,当增殖失控时胃癌就发生了。
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粪-口或口-口传播。据统计我国大约50%的人群存在Hp感染,也就是大约6-7亿人,这个现实是非常惊人的。这主要与我国饮食习惯和风俗有一定关系,比如我国习惯合餐制,部分地区卫生水平有限,甚至有些地区有长辈或女性经口向婴幼儿喂食的习惯等。
虽然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,大约一半以上的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,但是人们也不用谈“幽”色变。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胃癌发病漫长阶段的启动因素,距离胃癌的最终发生还有很长的过程。根据统计,只有1-2%的感染者最终发展为胃癌,因此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必要、非充分条件。
如果将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打个通俗的比喻,胃癌就是深埋在地下的一颗炸弹,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就是掀起的第一撬泥土,距离炸弹的引爆还有很长的距离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可怕。可怕的是对这种长期慢性感染的忽视。
上一篇:早期胃癌的“蛛丝马迹” 下一篇:为什么会得胃癌?